2024年12月30日,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正式发布了T/ZGCIT 015—2024《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该《指南》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苏州市立医院、天津市天津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四军区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全国59家高校及科研院所90余位专家参与起草。
其中,我司首席科学家贺西京教授、王瑞博士亲自参与了标准的起草与制定。两位专家将多年在生物细胞行业的丰富经验与先进技术倾注其中,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节炎被称为“世界第一大致残慢性病”,其中最常见的便是骨关节炎。2021年,中华医学会《中国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明确指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亿骨关节炎患者,我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总体患病率已高达46.3%,而随着时间发展,这个数字也在不断增长中。
膝骨性关节炎作为骨关节炎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往往只能缓解症状,对软骨的再生效果有限。干细胞治疗作为目前一种最有前景的关节软骨再生方法,其移植治疗软骨损害的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认同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T/ZGCIT 015—2024《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应用指南》详细规定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构与人员要求,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获取、局部注射治疗过程,患者治疗后检查、随访跟踪和监测规程。
《指南》的制定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ZGCIT》进行。其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承诺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并在自愿基础上作出该承诺。
根据《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及权威期刊发布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直接组织生长、分化为特定软骨细胞和促进组织修复等机制来治疗膝骨关节炎,并通过抗炎和免疫调节、旁分泌为关节修复创造了最佳环境。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关节内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可减少关节内炎症细胞、促进关节软骨生长,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
例如,一项发表在《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上的荟萃分析显示,早期阶段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所有临床和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疼痛和功能评分大幅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另一项发表在《Orthopaedic Research》上的荟萃分析综合了多项临床研究数据,得出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优于其他类型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更快速、更显著、更持久地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指南》的正式发布,标志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得到了权威认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依据。
与此同时,《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 版)》也为这一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坚实基石,二者紧密配合,为干细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构建了全方位的规范体系。
前者聚焦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专项细节,从患者精准筛选入手,依据年龄、病程、关节损伤程度等多维度指标,甄别出最适宜接受干细胞治疗的群体,确保治疗 “有的放矢”;在干细胞制备环节,严格把控细胞采集、分离、培养、存储等全过程,以严苛标准保障细胞质量安全,如同为治疗打造 “精锐部队”;输注方式、剂量调控、疗程规划等方面也都有明确规定,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后者则从骨关节炎诊疗的宏观角度,将干细胞治疗纳入整体阶梯化治疗框架,明确各阶段治疗选择,使干细胞治疗与传统治疗手段相得益彰。
未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将有更多的骨关节炎患者能够从中受益,迎来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